登录 | 注册
中华侯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侯氏论坛 >> 姓氏企业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侯氏家谱》付梓有感 已阅:19133 / 回复:32(楼主)

《侯氏家谱》付梓有感
   侯鹏霄
   二○○三年癸未孟秋
   侯氏祖先忠孝全,华有子孙遍辽南。①家有谱书为瑰宝,瓜瓞绵长脉系连。
   千秋伟业续家谱,百世后裔代代传。 观谱孝悌爱心起,利国兴家万万年。
   注:①始迁祖侯华有。
   侯鹏霄:鞍山市谱牒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侯氏家谱》作者、离休干部。
  
   祝《侯氏家谱》付梓
   张元烈
   二○○四年四月六日
  
   编修家谱仰遗风,世代相传励后生。前有乡邮先耀祖,继生司令再光宗。
   居家孝友皆遵守,体国忠俱勤力行。文蔚武精绳祖业,丰功伟业照门庭。
  
   张元烈:鞍山一中特级教师、书法家、离休干部。

作者:58.42.160.* (2007/3/14 15:35:13)   回复此贴
  回复 楼主:《侯氏家谱》付梓有感.. 第 1 楼

为什么没有辽宁省鞍山的侯氏家谱分子。

作者:222.133.175.* (2007/8/17 12:00:29)   回复此贴
  回复:《侯氏家谱》付梓有感 第 2 楼

侯鹏霄十八载四修家谱

2005-08-24   鞍山新闻网

  为了寻根问祖,我市一位名叫侯鹏霄的75岁老人,花了18年时间完成了祖居鞍山市侯家屯侯姓一门的4部家谱。
  日前,侯鹏霄向记者展示了他的4部《侯氏家谱》:第一部诞生于1988年,是仅有20多页油印本;第二部完成于1992年,是一部40多页的印刷本;第三部10万字,初具规模,100多页;第四部是集大成者,去年刚刚完成,分为13卷,有50多万字。
  1988年,侯鹏霄开始编写第一部家谱,里面记录了侯氏家族200多人。当他把30本简陋家谱分发给亲戚之后,很多人都来找他,说他们都应该是侯氏家族的,为什么没有他们的名字。侯鹏霄决定要把“侯氏家族”尽收谱中。
  但从清朝顺治八年,侯家先祖来到鞍山,传到侯老这辈已经是第九代了,子孙已达数千人,查寻起来十分不易。侯家屯的底儿差不多已被他查遍了,侯鹏霄就走出去,走遍了与侯家屯有关的十多个村子。甚至有时候偶遇一个侯姓人,就马上拉着人家唠一唠,看看是不是自己家的血亲。
  第四部家谱不仅质量精美上乘,内容也更加丰富,仅出版费就花了2万元。在这册13卷550页的家谱中,记载了侯氏7000人的家系、名讳。其中台湾还有4支宗亲。在编写家谱时,台湾86岁高龄的族人侯程宽,将他所掌握的大量侯氏家族资料,从海峡对岸邮寄到鞍山。
  在这部家谱第8卷村史族记中,记录了多年前,家乡侯家屯开设的豆腐坊、鞋店、学校等情况,史料价值十分丰富。为激励后世子孙奋发向上,侯鹏霄特意在家谱中编修了族人世录、感悟留言、懿行懿德3部分内容。其中族人世录介绍了侯氏家族50多位事业有成、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族人的荣耀事迹。感悟留言收录了30多条德高望重的侯姓族人的人生感悟。懿行懿德撰写了30余条先人关于爱国、爱家的格言警句。侯鹏霄说,编修家谱目的在于留下历史,教育后人。      

  图:侯鹏霄和他所著的《侯氏家谱》

(鞍山日报:记者 吕卫国 张伟 孟铁摄)


侯鹏霄: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简历:侯鹏霄,75岁,1930年出生于灵山区侯家屯(现在的沙河镇灵山村),12岁—15岁给日本人当童工,在“日满商事株式会社”给日本人擦地、烧水、送信做杂役。解放后,参加“教师培训班”,毕业后成为教师,1990年从铁西区委党校离休。
   8月15日的前几天,日本人就开始人心惶惶的,当时株式会社有9个日本人,调走4个人去当兵,这些日本人的家属也都陆续撤走了。其中有一个叫伊藤的日本人,把自己的收音机还有柜子等东西卖给了我。
  8月15日那天下班的时候,一个叫和田的日本人对我说:“日本的败了,中国的胜了,你的明天不要上班。”我当时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活了15年,根本不知道中国是怎么回事,只知道“满洲国”。
  我飞快地跑回家里,把这件事讲给了父亲,父亲告诉我:“这是好事啊!我们就是中国人!”我活到15岁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我的父亲立刻打开了收音机,但奉天电台、新京电台都听不清楚。可父亲还是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吃完晚饭,就去了村公所,把这件事讲给全村的乡亲听。
  我父亲念过四年私塾,在村里也挺有威望的,村里当时聚集了20多人,围在他身边听他讲。人们在村公所一直聚集到晚上十点才散开。就这样一直连续三天,乡亲们每天都要到村公所来,反复地问我的父亲,日本真的败了?中国真的胜了?村里的年轻人则自发地聚集在一起,用木棒包上布浇上洋油点上火,在村里的日本街上游行(日本街是当时日本人聚居的地方)。为了庆祝日本战败,我家还特意从地里摘了两个南瓜,包了一顿过年才能吃上的饺子。




作者:222.87.70.* (2007/8/17 17:32:35)   回复此贴
  回复:《侯氏家谱》付梓有感 第 3 楼

七旬翁四修家谱牵系子孙


 2004年08月06日06:13 来源:北方晨报
  
 本报讯记者范荣义报道鞍山侯鹏霄老人修订了四次的《侯氏家谱》日前终于正式出版。在第一次印刷的300册家谱中,除部分被国家和部分省图书馆、社科院等单位收藏外,其余的均被侯老赠予侯家的子孙们。
 为了这个对于家族来说意义重大的一天,70多位侯氏子孙齐聚一堂。其中侯程春老先生特意从台湾赶回来。他们都是原侯家屯(现位于灵山)侯氏子孙的代表,侯鹏霄老人介绍说,自从他们的始祖华有公迁徙到这里已经有353年了。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侯氏子孙已经有4000多人。
 今年已经82岁的侯程春老人是1948年和两位堂兄随部队到台湾的。他在那里工作娶妻、生子,自从1988年第一次探亲以后,他就坚持每年回一次大陆。他说这些年家乡的变化很大,而且他每次回来都可以看到惊喜。但是他的太太和孩子对这里的生活不太习惯,所以他暂时没有回乡定居的打算。而他的两位堂兄虽然因为身体的原因没有能回来,但是他们都打电话回来祝贺。
  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侯氏子孙们,第一眼就可以感觉到的相似之处一下子就拉近了大家的距离,虽然他们之中很多人第一次见面。“你还记得我么?我还应该管您叫叔叔呢?”“哦,我想起来了,你真像你爸爸。”
 有意思的是,今年75岁的侯鹏霄老人是在世的子孙中辈分最大的,一位95岁的老人还是他的侄子。一位已经11岁了的小学生,却要向一个2岁的小娃娃叫一声“爷爷”。
 侯鹏霄老人说,多次修订家谱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后人了解家族的历史,从而让后人们继承先人的优秀品质,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发向上。他想侯氏子孙们也一定不会让先人失望。见习记者陈涤.

作者:222.87.70.* (2007/8/17 17:50:31)   回复此贴
  回复:《侯氏家谱》付梓有感 第 4 楼

我也姓侯是湖南的
看到侯氏家譜很興奮

作者:59.40.8.* (2007/8/27 10:04:07)   回复此贴
  回复:《侯氏家谱》付梓有感 第 5 楼

宋桂
    宋朝起讫时间为公元960~1279年。一般树龄为700~1000年生的古桂花均可称之为宋桂。
在福建省武夷山风景区武夷宫内,有两株南宋的古桂花。树下有一刻有“宋桂”两字的石碑。该桂原栽在冲佑观几经毁坏,宋桂能保留至今确是难得。该树树高近10米,干径粗大,每当秋高气爽,桂花盛开时刻,香飘十里。武夷山的桂花很多,翰墨石上和九曲溪边,到处都有。当旅客游性正浓之际,幽香阵阵扑来,令人陶醉。
上海市归区曾生长有宋桂。在《宝山县续志》等志书中,提到一则真如侯氏古桂的信息。侯氏古桂生长在上海市真如镇东北的木犀侯豪宅,为讼高宗时候细手植。志书有载:“候细字南皋,原籍河动,宋崇宁丙戌进士,官枢密院副使。难渡劾奸桧忤旨,退隐桃溪,手植桂树,称木犀侯家宅。”侯氏子孙对这株桂树精心养护,因此长得粗大茂密,相传花开为五色,有深红、浅红、深黄、浅黄及白色。花期一到,远近飘香。秋后结子,其状如橄榄。志书记载:“相传清初,车驾南巡欲临视,有司惧供,张锯去之,以枯死闻。”皇帝御驾亲临可不是一件小事,地方官害怕接驾而招来的巨额开支,干脆来一个欺上压下,叫人把侯氏古桂锯掉,然后向皇帝上奏说树已枯死,以打消其亲临观赏的念头。有趣的是,志书上还提到:“后锯处复茁新枝,今日又合抱矣。”劫后再生,可谓奇迹。之后,还糟累击,仍顽强地存活下来。可惜在抗日战争期间,古桂花因无人管理,任人采折,逐渐枯萎,解放前夕终于枯死,但木犀侯家宅的名称,却一直保存今。

作者:220.172.217.* (2007/9/28 13:51:08)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32 每页5条 当前1/7页 [1] [2] [3] [4] [5]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2)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侯氏论坛  执行时间:175.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侯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