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侯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侯氏论坛 >> 姓氏企业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侯德榜---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 已阅:10568 / 回复:17(楼主)

侯德榜    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

  在中国化学工业史上,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为祖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奋斗终生,并以独创的制碱工艺闻名于世界,他就像一块坚硬的基石,托起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大厦,这位先驱者就是被称为“国宝”的侯德榜。

  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术上有三大贡献。第一,揭开了苏尔维法的秘密。第二,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第三,就是他为发展小化肥工业所做的贡献。

  1921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后,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毅然放弃自己热爱的制革专业,回到祖国。

  为了实现中国人自己制碱的梦想,揭开苏尔维法生产的秘密,打破洋人的封锁,侯德榜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研究和改进制碱工艺上,经过5年艰苦的摸索,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合格的纯碱。

  其后不久,被命名为“红三角”牌的中国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了金质奖章,并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在1930年瑞士举办的国际商品展览会上,“红三角”再获金奖,享誉欧、亚、美。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永利碱厂被迫迁往四川,由于当时内地盐价昂贵,用传统的苏尔维法制碱成本太高,无法维持生产,为寻找适应内地条件的制碱工艺,永利公司准备向德国购买新的工艺——察安法的专利。

  但德国与日本暗中勾结,除了向侯德榜一行高价勒索外,还提出了种种对中国人来说是丧权辱国的条件,为了维护民族尊严,范旭东毅然决定不再与德国人谈判。侯德榜与永利的工程技术人员一道,认真剖析了察安法流程,终于确定了具有自己独立特点的新的制碱工艺,1941年,这种新工艺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1957年,为发展小化肥工业,侯德榜倡议用碳化法制取碳酸氢铵,他亲自带队到上海化工研究院,与技术人员一道,使碳化法氮肥生产新流程获得成功,侯德榜是首席发明人。当时的这种小氮肥厂,对我国农业生产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侯德榜一生勤奋好学,虽工作繁忙却还著书立说。

  《纯碱制造》一书于1933年在纽约列入美国化学会丛书出版。这部化工巨著第一次彻底公开了苏尔维法制碱的秘密,被世界各国化工界公认为制碱工业的权威专著,同时被相继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对世界制碱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美国的威尔逊教授称这本书是“中国化学家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大贡献”。

  《制碱工学》是侯德榜晚年的著作,也是他从事制碱工业40年经验的总结。全书在科学水平上较《纯碱制造》一书有较大提高。该书将“侯氏碱法”系统地奉献给读者,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作者:220.172.219.* (2007/8/12 23:56:31)   回复此贴
  回复:侯德榜---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 第 1 楼

侯德榜-中国人的骄傲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出生在福建省闽侯县一个农民家庭,家境十分清贫,他只念了两年私塾便没钱读下去了,只得跟着祖父在家读书。稍大一些,侯德榜在祖父的教育下一边读书,一边跟着父亲到田里劳动。
  拔草时背书,走路时背书。特别是他在用水车车水时,双肘往横木上一爬,脚下踩着水轮,两手拿着书念起来,有时也把书挂在横木上背起书来。一天一天就这样过去了,侯德榜的双肘磨起了趼子。祖父侯昌霖给这种读书方法起了一个名字,叫“挂书攻读”。
  从此“挂书攻读”就成了传遍闽侯的佳话,一直到现在还非常流行。
  侯德榜的姑母开了一间药铺,见其侄很有出息,就供他读书,侯德榜靠这种“挂车攻读”的精神和姑母的资助,1903年考入福州英华书院。
  英华书院是个教会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他对数理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看到了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被侵略者欺凌的情形,心想:“外国人欺凌中国人,靠的是他们的新式武器,靠的是他们的科学技术。我要学好技术,以后要搞科学救国、实业救国。”
  1906年,侯德榜积极参加了福州各界举行的反帝爱国大游行之后,学校将他开除了。从此,侯德榜把刻苦读书、科学精神、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凭着顽强的毅力,侯德榜在家里认真地自学,1907年他考入上海闽皖铁路学堂,1911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堂。
  侯德榜上学期间,非常刻苦,上课从不放过老师讲的每一句话,课下也全力复习。第一学期考试结束了,侯德榜10门功课每门都是100分。轰动了清华留美预备学堂。 侯德榜毕业时,美国几所著名的大学争先恐后地抢着要他。从1913年开始,侯德榜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寒窗8年,获博士学位时已经30初头了。
  侯德榜毕业之前,在美国就参加了范旭东创办的永利碱厂的设计工作,毕业后他谢绝了美国许多院、所的邀请,决心回国到范旭东身边工作。
  1922年,侯德榜回到祖国,见到范旭东就说:“我崇拜你们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佩服你们真诚的实业救国志向。”范旭东早已了解了侯德榜的情况,说:“我们一起为祖国化工事业的腾飞努力吧!”范旭东握着侯德榜的手,又说:“你就到永利碱厂工作,任总工程师。”
  侯德榜深感知遇之恩,激动地说出一句让范旭东也没有想到的话:“吾人今日只有前进,赴汤蹈火,亦所弗顾。”
 在永利碱厂,范旭东、侯德榜、李烛尘等和科技人员一起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苏尔维制碱法,成功地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1926年8月,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红三角”牌纯碱获金质奖。
  1933年侯德榜用英文撰写的《苏打之制造》一书在纽约出版,此书第一次将制碱技术公布于世,在世界化工界引起巨大反响,成为各国大学制碱专业的教科书。《苏打之制造》一书又翻译成《纯碱制造》。
  1934年,侯德榜任南京永利硫酸氩厂总工程师,他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生产出我国第一批酸类产品,我国化工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938年,范旭东、李烛尘、侯德榜在四川建起了“新塘沽”化工基地。
  1938年夏季,范旭东到香港,听同行说德国的一个工厂正在试用一种类似“联碱法”的办法生产小批量的酸碱产品,他立即电告侯德榜准备去德国考察制碱技术。同年,范旭东、侯德榜率团到德国考察察安法制碱技术,谁知他们一进入德国马上就被“盖世太保”盯上了。他们所有活动都在对方的监视、掌握之中,这给他们的考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在和德方工厂代表洽谈购买察安法专利时,对方说:“侯博士不是有《纯碱制造》一书吗,这本书我们已经快背下来了,难道你们还要向我们学吗?!”言语之间充满了讽刺。
  侯德榜耐住性子说:“科学技术应该造福于人。我写《纯碱制造》一书 就是要将制碱技术公布于世,让更多的人掌握。”
  侯德榜又说:“世界上那么多国家、那么多人、那么多事业都需要纯碱;可是生产纯碱的国家只有几个,难道将生产纯碱的关键公开有什么问题吗!”德国商人看到讲理是说不过范旭东、侯德榜的,干脆耍起了花招:“关于你们购买专利的事情,你们来之前没有讲清楚,这还得容我们再想一想,过几天给你们一个肯定的答复。”
当时,德国和日本已结成联盟,正在侵略其他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全面爆发,中国人民参加了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行列。在这种情况下从德国工厂买专利,特别是化工专利该多么困难啊!


作者:220.172.214.* (2007/8/16 20:41:22)   回复此贴
  回复:侯德榜---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 第 2 楼

侯德榜-中国人的骄傲(二)

 和德方的第二轮谈判开始了,谈判桌上德方再次刁难,提出的条件十分苛刻,并且傲慢地声称:“如果你们不同意我们的条件,你们什么时候也改进不了制碱技术。”
  侯德榜愤然表示:“难道黄头发、蓝眼睛的人能搞出来,我们黑头发、黑眼睛的人就办不到吗?”于是,他们愤然离开谈判桌,大步走了出去。
  谈判最终破裂了。范旭东对侯德榜说:“你到美国去建一个实验室,利用美国的资料和技术,研究察安法的制碱技术。”侯德榜经法国到达美国纽约后,顾不上休息,马上找到爱国华侨李国钦,商议在美国成立一个实验室的事情,李国钦答应全力协助。
  范旭东回国以后和李烛尘等说起在德国的经过,都非常的气愤,研究决定:在纽约设立办事处,一方面为永利采购设备,一方面成立一个小型实验室,继续研究革新制碱技术。
  这段时间侯德榜他们到许多图书馆、各个大学、研究所查阅资料,和美国的同行交流,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1941年以后,范旭东对侯德榜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在四川也成立了相应的研究实验机构,具体工作由郭锡彤负责,由侯德榜统一领导。
  在美国,侯德榜他们买了两千多种样品,一件一件分析化验;研究了几种制碱方法,详细的进行比较分析;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使实验有了很大的进展。
  这时永利碱厂经营非常困难,资金短乏,有人提出把侯德榜他们从美国撤回,停止实验,减少费用。范旭东说:“实验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不能停止。如果减少费用可以到香港继续搞实验。”范旭东将这个决定电告侯德榜,侯德榜知道范旭东对他的实验是全力支持的,目前资金确有困难。1941年,他们将所有资料、仪器带到香港,建立了一个新的实验室,继续搞实验。
  实验,又有了新的进展,他们由衷的高兴;失败有了新的教训,他们也不气馁,认真总结。继续查阅新的资料,分析失败原因。再实验,再失败。范旭东对侯德榜说:“‘联碱法’在世界上是新的生产技术,只有反复实验不怕失败,才能成功。”这给侯德榜他们极大的鼓励。
  一百次、二百次、三百次实验过去了,新的数据出来了,新的程序一道道改进了,他们一步步接近成功。
  与此同时,郭锡彤负责的实验室在侯德榜的领导下,在研究新的制碱技术方面也有了进展。之后,他们又逐渐把香港等地的研究人员撤回,把在四川的研究室扩大为“联碱法”实验中心,同时又结合四川的实际情况研究制碱技术,进行了四百次、五百次的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心,他们在重碱过滤后的母液中,不收回氨,而用加盐来增加母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使之与原存在于母液中的氨离子结合,经冷却后得出结晶的氯化铵。这样,经过长达三年的反复实验,他们突破了三个技术关口,终于成功了。
  这一独特的制碱新法巧妙地把合成氨工业和制碱工业联合成一体,用同一套工艺流程生产出化工原料纯碱和农用化肥氯化铵,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完全连续化,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西方化工界炫耀了半个多世纪的苏尔维法以及后来的察安法从此相形见绌。
  侯德榜在范旭东的支持下,和科技人员一起成功地发明了新的制碱技术。范旭东对全体技术人员说:“我们都要学习侯博士这种‘挂书攻读’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今天的新制碱法。”
  1941年3月16日,四川永利碱厂特别喜庆。这一天范旭东在全厂厂务会议上宣布“新的制碱方法诞生了!”他接着提议将这种制碱法定名为“侯氏制碱法。”侯德榜说:“我看命名为‘联碱法’最合适了。”
  范旭东大声地说:“‘侯氏制碱法’的成功,不仅是对世界制碱技术的重大突破,更重要的是为‘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争了一口气。黄头发、蓝眼睛的人能搞出来的,我们黑头发、黑眼睛的人也一定能搞出来。”
  1943年,侯德榜荣获英国皇家学会荣誉会员称号,1944年荣获美国化学工程学会荣誉会员和美国机械工程学会终身荣誉会员称号,成为有名的世界工程化学家。
  新中国成立以后,侯德榜任化工部副部长、民建中央常委。


作者:220.172.214.* (2007/8/16 20:42:23)   回复此贴
  回复:侯德榜---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 第 3 楼

侯德榜的故事  

   中国近代杰出的科学家侯德榜先生,以他独创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闻名于世界。下面是有关他的一些故事,你也许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侯德榜1890年出生于福建一普通农民家庭,1913年在清华留美学堂以10门功课1000分的成绩保送美国学习化工,本科毕业后转而攻读制革工艺,并于1921年以《铁盐鞣革》的论文获博士学位。
1921年的祖国正外受列强侵略,内遭军阀混战,贫穷而混乱。当时怀着“工业救国”理想的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为打破洋人的封锁,决心创办中国自己的制碱工业,经朋友介绍结识了当时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就写信恳请他回国共同振兴祖国的民族工业。就这样侯德榜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毅然放弃自己热爱的制革专业和美国优越的生活与科研条件,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当时国际上使用的制碱法是由比利时人苏尔维发明的,但是拥有此项专利的洋人绝对封锁生产工艺。为了实现中国人自己制碱的梦想,揭开苏尔维法生产的秘密,侯德榜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研究和改进制碱工艺上,经过5年艰苦的摸索,终于揭开了苏尔维制碱法的秘密,在1926年生产出合格的纯碱。其后不久,被命名为“红三角”牌的中国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并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
侯德榜热爱自己的祖国,同时他科学家的无私、宽广胸怀,使他在百忙之中不忘那些需要帮助的各国人民,用英文编撰、出版了《纯碱制造》一书,将苏尔维法制碱的秘密第一次彻底向全世界公开。该书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风行世界各地,对世界制碱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美国的威尔逊教授称这本书是“中国化学家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大贡献”。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范旭东先生的永利碱厂被迫迁往四川,由于当时内地盐价昂贵,用传统的苏尔维法制碱成本太高,无法维持生产。永利碱厂不得不向德国购买盐的利用率可高达90~95%的查恩制碱法,但当时的纳粹德国与日本暗中勾结,除了向侯德榜一行索要高价外,还以“制出的碱不准在东北三省出售,因为那里已是‘满洲国’,不是中国的版图了”作为条件。为了维护民族尊严,范旭东与侯德榜拂袖而走,毅然决定“自己干”。
侯德榜先后在美国、香港建立实验室,带领永利的工程技术人员投入紧张的制碱方法实验。终于研究出了适合内地特点的新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
侯德榜晚年又将他从事制碱工业40年的经验总结成《制碱工学》一书出版。这本书又将“侯氏碱法”系统地奉献给读者,达到了制碱工艺的最高峰,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侯德榜为世界化学工业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受到各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英国皇家学会聘他为名誉会员(当时其国外会员仅12人,亚洲仅中国、日本两国各一名),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也先后聘他为荣誉会员。
1949年5月,正在印度帮助建设碱厂的侯德榜得到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请他回国的消息后,谢绝了印度塔塔公司年薪10万美元的聘请,冲破重重阻挠,历时50天,绕道回到祖国的怀抱。
1957年,为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发展小化肥工业,侯德榜又将他的研究目标转向氮肥制造工艺,由他主持发明的“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荣获国家创造发明奖证书。当时有一千多个中小型合成氨厂采用这种方法,对我国当时的农业生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侯德榜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为了自己的国家,他不记个人名利与得失,贡献了自己全部的才智与精力,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思考题:
1.“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而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每次战争爆发,科学家都面临这样的选择:从爱国的立场出发,用科学帮助自己的祖国打赢战争,如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哈伯发展的毒气战和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奥本海默和费米主持研究的原子弹;从全人类的道德立场出发,拒绝为战争服务,如一战时英国的法拉第就拒绝为自己的政府研究毒气。
即使在和平年代,科学家也面临这样的选择:是服从国家的需要,去攻克祖国最需要的科学难题,如侯德榜和两弹元勋邓稼轩;还是选择自己喜爱的或更有发展潜力的专业,如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
你如何看待这两种立场,科学家的道德包括在科学工作当中吗?科学家依据什么来判断他们应该放弃或继续工作去解决科学问题?



作者:220.172.214.* (2007/8/16 20:45:18)   回复此贴
  回复:侯德榜---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 第 4 楼

化工先驱范旭东、侯德榜(上)

作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范旭东、侯德榜是当之无愧的。毛泽东曾高度称赞范旭东是“我国人民不可忘记的四大实业家之一”。在近代民族实业家的序列当中,范旭东是少有的留学生出身,侯德榜在美国学习了八年。他们回国后选择以科学和实业报国、投身当时科技含量较高的化工行业成了他们共同的理想。与同时代的实业家相比,科学家出身的他们,在办实业时体现了更多的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创办永利碱厂长达十年的艰辛历程中,面对洋碱充斥的国内市场,面对纷乱动荡的时局,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范旭东等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常人难以想到的困难。  

化工先驱范旭东、侯德榜(下)

作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范旭东、侯德榜是当之无愧的。毛泽东曾高度称赞范旭东是“我国人民不可忘记的四大实业家之一”。在近代民族实业家的序列当中,范旭东是少有的留学生出身,侯德榜在美国学习了八年。他们回国后选择以科学和实业报国、投身当时科技含量较高的化工行业成了他们共同的理想。与同时代的实业家相比,科学家出身的他们,在办实业时体现了更多的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创办永利碱厂长达十年的艰辛历程中,面对洋碱充斥的国内市场,面对纷乱动荡的时局,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范旭东等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常人难以想到的困难。


作者:220.172.214.* (2007/8/16 20:48:24)   回复此贴
  回复:侯德榜---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 第 5 楼

侯德榜

   又名启荣,号致本 男 生卒年: 1890-1974  福建人。
   1903年,在福州英华书院学习。1907年,在上海闽皖铁路学堂学习,毕业后,在英资津浦铁路当实习生。1911年,以10门功课1000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堂高等科。1913年被保送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191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1917年,到纽约普拉特专科学院学习制革,1918年,获制革化学师文凭,到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研究制革,191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21年获博士学位,被接纳为美国sigmaxi科学会会员和美国philambda upsilon化学会会员。1922年起先后当选为中华化学工业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化学工程学会理事,理事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1923年,任永利制碱公司总工程师兼制造部长。1934年,任永利公司南京铔厂厂长兼技师长(即总工程师)。1927年,任永利制碱公司塘沽碱厂厂长兼总工程师、制造部长。1931年,任美国密执安大学化工系客座研究员。1934年,任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工程师。1936年,任永利南京铵厂厂长兼总工程师。1938年,任在川西五通桥永利川厂厂长兼总工程师。1945年8月,任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1947年,受聘兼任印度塔塔公司顾问、总工程师。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重工业部技术顾问,当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联合会副主席。1952年,任公私合营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1955年,聘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1957年,任化学工业部化学工业技术委员会主任。1958年,任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959年,任中国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1963年,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

研究领域:

化工专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30年代领导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南京硫酸铵厂,开创了我国化肥工业的新纪元。四五十年代又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此法被世人称为“侯氏制碱法”,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使之在6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和大面积推广。

作品:

主要著作有《酸和碱》、《侯德榜论文选》、《制碱工业发展的新方向及新产品》、《天然碱》、《制碱工学》、《制碱工作者手册》、《四酸三碱》、《化工机械的特点和几个主要技术问题》等。

奖项:

193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级奖章。1935年,获中国工程师协会荣誉金牌。1943年,获英国皇家学会化工学会名誉会员头衔。194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48年,获范旭东先生纪念奖。


作者:220.172.214.* (2007/8/16 21:04:35)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7 每页5条 当前1/4页 [1] [2] [3] [4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侯氏论坛  执行时间:601.6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侯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