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忠烈侯承祖传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1月5日 侯耀明文


金山忠烈侯承祖传—侯耀明

 


侯承祖(1587~1645年),字伯武,号怀玉,明末金山卫人,祖籍盱贻。据志载:“先世中都人,一世祖林从高皇帝起义,积功为京卫指挥同知,传孙敬庄公端。永乐中调父子金山卫世守,旋有倭夷入寇,敬庄歼之殆尽。擢为南京坐营都司佥事。四传至玄孙龙潜公继高,即怀玉公之大父也。”
侯承祖性至颖悟,正直大气,深受祖父继高钟爱,赐名承祖,自幼跟随祖父在军中习武、听祖父讲侯氏先祖抗倭杀敌故事,讲海上战倭的韬略和智慧,三岁启蒙,又在金山卫学遍读诗书,诗词书法精通,骑射刀槊娴熟。万历三十年(1602年)16岁袭祖职,任金山卫指挥同知,二十岁赐字伯武,自号怀玉。
侯承祖生有2子2女,长子世禄(字公藩)、次子世荫(又名其伟,字美汉),都在军中任职,承有父风,忠勇多才略,父子三人谨于职守,善于体恤部下和百姓,在金山卫颇有威望,人称侯门三将军。次女世贞,南明永历帝殿前女将,
奉国将军。
侯承祖袭职时,由于屯田制度的缺陷和不完善,有些人把田亩和收获以多报少,供给以少报多,投机取巧,从中取得好处,这种人以强凌弱,作奸犯科,陷害良善,屯田制度遭受损害废弛。侯承祖深入军民之中,与同事同舟共济,对百姓对士卒平易近人,以其人格魅力,理顺屯田事务,金山卫城屯田旗军一千七百人,每人三十亩,其中一千二百人所种之田,除自给外,还要上缴税粮九千五百石,用于本卫官兵之俸粮。后掌卫印,秉公用印,公平办事,理顺人心,常至青村、宝山、江阴、柘林等地海、陆巡视。既铲除了奸邪又备足了粮草,屯田得到发展,防务也得以加强。
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兵越长江,攻下南京,矛头直指江、浙各府州县。扬州十戮,震撼了金山卫城,金山营参将许云际见明朝气数已尽,难挽大势,便于六月初八日挂冠而去,卫城军民人心惶惶,有的准备逃跑,有的打算降清,有的投书卫治衙门,要参于守城抗击,也有不少血气之士,在作自殉之举。侯承祖父子相对恸哭曰:“我世受国恩,立志死守”。 在家中设灵台祭叩亡帝。在灵台前训诫二个儿子,要效法史可法(史可法是南明政权兵部尚书在固守扬州时阵亡),立下以身殉国之志。
先是杜文焕从南都来劝侯承祖投降。侯承祖欲斩杜文焕以示众,杜文焕觉而逃脱。后有金山营参将洪恩炳(已投降清军),六月初十日前往卫治衙门议事厅会见卫指挥使、千户、百户等武官们,自称是“大清国朝重臣”,“为朝廷赐故明降将清装蟒服”,并要清点城中兵器军册,收缴库银军响,“以献纳大兵” 。他又口诵民谣:“顺皇师者昌,逆皇师者亡” ,劝诸将“识事务者为俊杰,谓降大清是路。”众将士听后怒气聚升,个个按剑执刀,怒目而视这个无耻小人,洪恩炳一看苗头不对,说着“请从长计议”的话,留下清装衣冠,没趣而走。
洪恩炳走后,卫城诸将继续议事,马象乾指挥使提出应顺天命之说,只见前所百户濮寅愤然站起,双目圆睁,厉声斥责:“受国家三百年厚恩,做臣子的应当以身报国,正当今日,你怎么可以出此下策!”斥得马象乾两頬绯红,知趣而退,是日,主战的将士们公推卫指挥同知侯承祖为守城参将。侯承祖他慨然应允,集众商计固守,定于六月十六日誓师抗清。
六月十六日侯承祖率金山卫诸文武官员们先谒文庙,后祭武圣宫,哭拜在孔子和关帝圣位前,将洪恩炳留下的清装蟒服全部烧毁,宣誓决不降清。侯承祖顾盼左右将士,用征询的口气道:“朝廷养兵千日,用在今朝,以死守土报国,吾志已坚。但是,吾也不忍强他人之意,如欲降清,或解甲归田者,可携带家眷尽早出城,还来得及,我决不阻拦。”部下听了,都悲壮地表白:“愿随主帅与城共存亡!”百户濮寅又历声大叫:“侯帅何必多说,有谁临阵脱逃,我就宰了他!”将士中便有人面露愠色,原来那濮寅自恃骁勇,平时言行骄横,与同事们相处不睦,侯承祖忙说:“天时地利之下,人和为贵。我们也不必马上想到死,且看城中粮草、器械还很多,兵力亦足,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坚持守城一年半载,策应各路王师,大明江山便中兴有望了。”众将士听了,欣然散去。
闰六月初一日,明吴淞总兵吴志葵从崇明发出檄文,商议守护郡城事宜。侯承祖留长子侯世禄守城,初三日五更天与次子侯世荫率兵前往,会兵于松江南演武场。时值下雨,结寨几昼夜,兵纪肃然。初六日吴志葵等各路汇集郡城。侯承祖请求说:“某愿以精兵前往独当一面。”吴总兵考虑到金山卫是南屏海口、襟带两浙的战略重镇,仍命侯将军镇守金山卫。侯承祖即日驰归。积极备战,以策应郡城。他带领久经沙场的卫兵有2000余人,战马2000余匹,先在城东杨家嘴部署精兵,又令次子侯世荫统一部署骑兵,去柘林营防守。
侯承祖在家中与夫人周氏商议举家筹款守城之事,周氏乃北仓(今金山卫镇联丰、农建村)世家之女,知书达礼,她深明大义说:“国破怎能有家?”也鬻(卖)环、佩、釵、钏(镯子)之类以佐军需。长子侯世禄夫人吴氏,捐簪珥以享劳士卒,且戒之曰:“国事如此,即以身殉之,恐犹未济。何需此身外之物为。”侯承祖又发动坊厢、约正(乡、里基层官吏)等向富家借贷粮银,招募敢死勇士。一时间,卫城内外,奔走相告,群起响应。不数日,便集大量布帛,米、豆十余石。尚少油盐柴薪,于是又广为采集,予以藏窖,或加以覆土储存起来。又新募得壮士2400余人,充作乡兵,其中女兵竟有100余人。原来滨海的盐村妇女,历来就有男女同工的传统,在国难当头之际,她们义不容辞地要焕发巾帼的气概。还有城内外3万余名中老年人也壮言能战,全城军民同仇敌忾。
形势日紧,七月初三日,嘉定城失守,初四日,侯峒曾领导嘉定义兵反抗,又遭失败,清军屠城三天(嘉定三屠),军民被杀2万余人。二十三日,平湖城又被破。旋即,清军直逼松江府城与金山卫城。侯承祖“进谒曰:‘我辈坐困一隅,危在旦夕。为今之计,莫若设伏于青溪前后方四五里之间。不然,大事去矣!’复以条略上之 ,请身任其事。俱不听。公知势不可为,拜疏由海道请救于闽中。遣使后,公父子朝夕向天拜泣。冀其得达,望援兵之至,庶几恢复于万一。巡视城上,终夜不休。”八月初二日,为鼓励士气,侯将军起用秀才杨寅东为守备,又请卫指挥使刘羽圣执掌卫所事务,并对一些志坚的平民勇士,特授为百户、千户、指挥使虚衔。八月初三日晨,青浦失守,暮松江府失守。军民二万余人被杀。初四至初六日,明吴淞总兵吴志葵与水军总兵黄蜚的3000水兵,战船130余艘,共水师两万余人,在黄浦江得胜港与清兵决战,全军溃散。在吴志葵营中的金山卫后千户所百户张昌后之子张育,从乱尸中找到受重伤的父亲,背回金山卫城,向父老讲述兵败经过,卫城人大恐。侯承祖派出去的求援使者也不见回来,眼见金山卫城已孤立无援,于是他横下一条心,在城头上遍立“死”战旗,以示与清军决一死战之决心。
清军松江总镇李成栋,原是前明史可法部将,在徐州降清。他深谙各地明军要塞的军情士气。所以,他非常重视金山卫城的防御力量。前次,他派人去卫城说降,没有成功。八月初八日,李成栋又在郡城东岳庙与众将策谋破金山卫城之计时提出以下三点:
其一、先以军力相比,金山卫守军是乌合之众,不足六千,而大军帐下足有甲士三万余,只消用上万余精兵,即绰绰有余。
其二、粮草器械,守军已积蓄甚久,而我大兵进军神速,粮草辎重给养,不免接济不及,暂逊于他,所以攻城宜以速战为上乘,以免夜长梦多。
其三、金山卫城是故明江南重镇,城高墙坚,堪称石头城下第一城,加上守城将卒戆忠于故明,我大兵均须有奋战速决之心,不能懈怠。但用智取之策,也未尚不可,虽然上两次说降不成,但如今已兵临城下,城内人心定会浮动,可派遣知情者隐入城中策反,再命善言之士前去劝降。事如成功,则卫城内外,十余万生灵亦可以免遭涂炭之灾。
八月十八日,清总镇李成栋从松江发兵金山卫。行营偏将李仁芝率1千蓝旗兵,自松隐镇经留溪(张堰)直抵北门;行营副将张元率三千蓝白旗兵及夫役二千,自得胜港渡江出叶榭、转冈身(漕泾镇),进金山卫东、南、西三门;行营先锋将张道瀛、偏将吴守祖率三千黑旗盾牌兵,自浙境入卫,至城外北仓南阳湾扎营隐避,准备攻城之举。李成栋亲率中军营铁骑兵三千,指挥全军日夜兼程飞速行军。
侯承祖得悉号称五万(实为一万二千)清军已从郡城进发金山卫时,严令指挥使西天墨与长公子侯世禄扼守西门;指挥使徐可大、新任千户陈廿八镇守南门;指挥使陈国贤、新任千户姜超守控北门;指挥使施恩、镇抚窦邦翰掌守东门;指挥使廖应世、百户牛家相、熊文俊守北水关;千户张时杰、镇抚朱秉正守南水关;四门守将各到中军处调精兵一千、乡兵三千及器械;南北水关守将各率水兵六十名,备足器械,以御敌犯。侯主帅自率守备杨寅东、前指挥使陈大绶、千户冯舜卿、窦世勋、百户邱应元、陈国林、江有腾、徐君启、徐君宠、徐双槐、陆君球、郭宗盘、杨寅南等28位将领,配以2500余精兵、壮丁为中军营,指挥策应各门关守。
八月十九日,清军大队人马已抵达卫城四郊,城外数里之地,飞禽走兽匿迹。清兵在护城濠上搭起浮桥,继而蜂拥越过城濠喊降声四起,城上却寂静无声。须臾,东门外的大校场上一声号炮,四门外号炮齐鸣,卫城敌楼等处顿时烟火冲天。久歇,城内仍然杳无动静。于是,攻城统兵官张元一声令下,号炮又起,过濠的清军兵勇扑向城墙,架云梯、抛猫爪、缘索向上攀登。原以为守兵有动作,所以他们边爬边以藤牌掩顶。将近城墙之半,城上仍无反应,清兵便大胆加速登城。将到城垛之处,忽听得城墙上火炮雷鸣,砖石、利器齐下,喊杀声震天动地,清兵纷纷坠落云梯,后续者仍冒死登城,可是,随登随被砍下。攻城六次,兵卒已阵亡过半,攻城器械也将用尽,张元飞马奔北仓中军营禀报,李成栋听了,沉思良久,初攻受挫原在他的意料之中,但是,如果继续如此强攻,得不偿失,还是着手试行劝降之计。于是,他下令围困西门的清军退却一箭之地,让降将杨廷忠、降吏赵枝春过城濠,抵西门城墙脚下喊话,守城明军奉令打开城门,将2名使者带入中军帐进见侯主帅,赵枝春送上劝降书,向侯承祖等晓以利害:“故明气数已尽,大清正乾得中原,凡故明王侯阁臣、战将伍卒大多已归顺皇师,侯帅可以环视攻城的大兵,哪一个不是中原的子弟?大兵南下,势如卷席,吴越故地,早已康靖,君守孤城,何患之苦?请以城内十万生灵为重,何争名节?况且,当今圣明宽宏,李师大度,对愿归顺皇师者均不疚既往,按功受禄;对愿归田者亦作妥善安排,以颐养天年;如欲隐入空门,亦可助之重修寺院。优待如此,无非是怜惜满城生灵。请君等三思。”守军指挥使马象乾听了,一阵犹豫后,向侯承祖启齿道:“恕我直言,城已朝不保夕,但我是誓不降胡的,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是我的志愿。不过,我痛惜城破之时,无辜百姓难免受害,亦是罪过。以我之见侯帅还是率领我等兄弟弃城而走,遁入空门算了。其余守城士卒愿降则降,不降者则归田,各随其便。”说着不等侯承祖表态,又回首对使者说:“请回营转告李成栋,如同意我们的选择的话,请退兵三里,让我们各适其所。你们入城,务必保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侯承祖想不到马象乾如此贪生怕死,气得说不出话来,一旁闪出指挥使西天墨,冷不妨把马象乾一刀砍翻在地,口中骂道:“好你个孬种,竟被叛国如簧之舌所动,临阵以胡言惑众,扰乱军心,罪该当死!我代侯帅行令,临阵脱逃者杀!”满堂将士,都肃然而立,两使者腿如筛糠。侯承祖当场把劝降书焚了,下令将饶舌的赵枝春推出辕门斩首,另一使者杨廷忠被驱逐出城,连回书也不给他一封。李成栋闻报大怒:“你侯承祖如此死硬,我定要在二天内踏平康城(金山卫城古称)!”
清军营内,李成栋重作攻城部署。行营先锋将张道瀛、副将吴守祖率3千黑旗盾牌短刀兵进逼城下;行营偏将丁泽南红衣炮16门,连续轰击北水关;行营参将宋士和回郡城调援兵五千及火器等物;江院降吏曲升去浙境平湖增抽役夫五千人助威;行营都总管柴伯克率两千骑兵驰聘在城郊村集,调剂军队给养物品。并严谕主将兵勇,凡遇有反清者,一律格杀忽论。
清军、役夫2万余人再次发起总攻,但城上仍然矢石如雨下,侯将军坐镇城楼指挥抗击。卫城盾牌兵向来以骁捷善战著称,他们冒着炮火,奋力砍刺板堞而上的清军兵将。清军连续五次攻城,虽然曾两度攀上东、西、北三方月城,但是都被明守军击退。清兵和役夫死伤七千余人,尸体堆在城墙脚下有丈余高,李仁芝、丁泽南、宋士和、曲 升、曾格木林、觉罗巴克托、奇尔曼斯迪等六十九名清将先后战死。李成栋长叹道:“吾事大清以来,挥兵数万,夺关破城,易如反掌。大小三十九余战中,唯平扬州艰难。今日怎又遇上康城恶战如此!难道是史阁部复活不成!”如停止强攻,可咽不下这口气,恼火不已。忽接多铎来谕,示浙东战时告急,召李成栋发兵增援。众将也劝导:“孤城一座,只要久围之,就会不攻自破,不值得再化大血本强攻了。成栋检点将士已阵亡过半,军中滋长俱战之心。他犹豫再三,意欲撤兵之际,部下呈上来自北水关门楼上射下的箭书一封,成栋启阅,原来是北水关明军守将百户牛家相、熊文俊的告密信,内写道:“清军主帅亲启。我城楼高墙坚,兵精将勇,粮草兵器甚足,侯帅率中军日夜巡视于城防,各门将卒凭险固守于关隘,乡兵参与勇猛助战,能战之平民也数以万计。尽管大兵压境,军民守城之心仍坚如磐石,况且恶战加剧,伤亡倍增,岂非两败俱伤?我俩系水关守将,审时度势,决定顺应天命,顾念百姓安危,归附大清。本想出城佯攻,以迎大兵入关,怎奈被我帅严拒而不遂。今相约于天亮后辰时,请大兵作全面强攻,炮击我关,待我俩趁势将关门暗启,作被击破之状,大兵即可长驱而入矣。为保城内生灵,要求有三:一不可残杀我部下,水关将士摘冠为记;二不可伤我侯帅,他是一身正气众望所归之将;三不可滥杀我父老兄弟,牛、熊家宅有屋顶复锅作记,万望优待。金山卫后所百户牛家相、熊文俊拜上。”李成栋大喜过望,连声道:“天助我也!天助我也!”便向部下约法三章,依计而行。
清兵以大炮猛轰北水关,只见关闸启动,候在关外的清兵驾着小舟争相驶入。守关千户廖应世,乃明初开国功臣德庆侯廖永忠的后裔,他见有人启关,急令长子廖可贤重将闸门放下,怎奈内应的人即与他争斗,关闸放不下去。清先锋将张道瀛趁城上明军内乱之机,即令部下将所掠集而得的农家小舟垒于城下,高至墙上雉堞。清兵攀拥而上,廖应世手刃数人,而清兵仍象蚂蚁似地拥上,他眼见孤章难敌,便与长子可贤自刎而死。
北水关门被打开,清军进入北水关,直向北门烧杀过去,明军主帅侯承祖,闻北水关与北门相继失守,立即率领中军将卒2000余人前往迎敌,赶至北泰街便与清军遭遇,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至申酉时之交,东平、西靖、南安、北泰、小官等大街上,都已布满清兵,到处响彻着厮杀声和兵器的撞击声,其中以十字街的战斗尤为惨烈。侯承祖跃马挥刀,连斩清兵500余人。
其长子侯世禄,与指挥使陈国贤、西天墨等也愈战愈勇,尽管清兵前仆后继地围上去,但凡是接近侯世禄的总是十死八九,清军开始萎缩不前,连督战的李成栋也考虑到如此硬拼,损失太大,悄悄传令张道瀛,暂避其锐气,撤出十字街战斗。正在这时,明军新任守备“诸生杨寅东者有二心,从后掣公勇将陈国贤肘”,清兵立即拥了上去,杀死陈国贤,杨寅东归降,被清兵押下。侯承祖厮杀正酣却见部下有变,一时分心,难挡清军强弩之箭,身上中箭如猬,胯下的战马也被箭射中,长嘶而立,随之倒下,侯承祖落地被擒。侯世禄巷战中骁勇异常,身中四十余箭仍战斗不止。见父被擒乃叹“父殉国,子殉父”。欲代父死扑向父亲而被擒。
侯承祖父子血人似的被捆缚至李成栋跟前。李命部下以刀架在承祖脖子上胁他归顺,侯承祖面不改色道:“一臣不事二姓,我家食大明皇禄三百年了,今日难道不应该以死报国吗?让我速死,正求之不得呢!”其子侯世禄满身血污挣扎着硬是站到父亲身侧,昂然而立。李成栋喝道:”你为什么不下跪投降?” 侯世禄怒眼圆睁大骂道:“我为天朝世官,叛贼怎可以降胡虏来侮辱我?!”兵士用刀背击他的头颈,他仍然屹立不动,于是,用弓箭射他,世禄连中七箭,穿颊贯胸,仍旧神色自若地吟诗道:“身沾雨露心难死,肉委泥沙骨亦香。”李成栋于心不忍,便命兵士用快刀结束了这位少将军的生命。
八月二十二日李成栋率清兵回松江。侯承祖被关押在松江东岳庙内。留守卫城参将肢解降将杨寅东,向不服清兵之人示威悬首级于卫城城门。八月二十三日李成栋让降使张朓以拜兄弟的名义劝降侯承祖,侯承祖断然拒绝,撕碎劝降书,“人各有志,请不必多说。”李成东知道对他已无可奈何,便说:“那就成全侯怀玉吧!”当夜下令即将侯承祖斩首。临刑时,侯承祖对执刀的刽子手说:“我愿至文庙前速死耳!”“时皆钦公忠义,至华亭学前解公缚。公先拜文庙,又向北拜先帝讫,夷然就戮,意气自如。”遇害时年五十有九。李成栋在总兵府听了斩讫之报告后,墨然良久,慨而叹道:“忠烈如此,在江南自史阁部以下,仅怀玉一人而己!”时人挽笔书云:“海崖侠骨剑芒新,抗虏孤城意气真,麟阁功名曾未稳,浪翻首领赠他人。”这是一首后人歌颂英雄的悼亡诗,它悲愤地歌颂并悼念着亡者,又可安抚生者,启迪后人。
顺治五年(1648年)奉天人杨文启接任金山营参将,鉴于侯承祖死后,乡绅民众多次要求厚葬的呼声,环视金山卫城内外经济凋敝,荒凉疏甚,遵巡抚都御史土国宝的旨意,执减沿海盐碱田盐课和田粮,动员里护塘附近农民,南迁至沿海煮盐和垦植。又因白腰党残余,已成流寇,尚在乡间骚扰,为防民变,杨参将采取一些变通安抚办法,对一些抗清死难的志士遗属予以抚慰,对抗清死难的志士重新立碑凭吊,给侯家坟立“阖门忠烈碑”。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廷为拢络汉人士子缓和民族间矛盾,为抗清死难志士赐谥忠烈,许建祠为祀。金山卫文庙明伦堂增加了侯承祖、侯世禄、侯世荫、侯仲锡、侯世鼎的牌位。



分享按钮>> 抗倭将军侯继高传
>> 侯世禄、侯世荫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