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氏家谱源流】閩台侯氏千年歷史新考證

    中华侯氏网 2015年6月2日 刘侯氏


    筆者為南安劉林劉侯氏子孫,最近接觸了一些閩台侯氏歷史資料,對現今閩台侯氏千年歷史的一些提法產生不少疑惑和不解!經參考《福建劉氏族譜叢書(南安卷)》,民國十八年撰《劉林劉氏族譜》(全套38冊),《蘆川劉氏族志》,《侯垵侯氏族譜》,《南安侯氏族志》,《泉南蘆川侯氏族譜(1~8卷)》,《南安碼頭劉林村侯氏族譜(手抄本)》,浙江蒼南《上谷郡劉侯氏宗譜》,福建福清《上谷侯氏族譜》,民國十六年撰《南安浯洋格林鄉侯氏族譜》,清《南安太溪侯氏宗譜(不分卷)》等族谱,並向劉林劉氏、蘆川劉氏、福州永泰侯氏老者等各方請教,對閩台侯氏千年歷史提出如下新論證,以厘清族史源流,供族人與讀者參考指正。

    一、閩台侯氏始祖考辯

    針對近代許多文章指出的“閩台侯氏始祖為侯宗貴公”這一提法,筆者不敢苟同,特提出以下幾個歷史事實供大家參考,以對閩台侯氏歷史有清楚的辯識。  

    (一)據史載,唐光君元年(西元885年),王審知與其兄王潮率眾起事,領光州固始義兵五千餘人入閩,創閩國,隊伍中有“十八將隨五千人軍”的記載,其中有時任威武軍觀察判官的侯阼昌,入閩後被委任為節度判官,卜居泉州。侯阼昌應是目前有史記載的閩台第一位侯氏先祖。  

    (二)另據嘉靖十一年(西元1532年)《劉林侯氏族譜·序》載:“按舊載,唐劉文靜公遺一印刻劉侯等字為記。文靜公武德間人也,歷任尚書被讒而死,子諱慎號中興逃隱光州固始縣,易侯姓。唐末入閩,後徙居武榮(今南安)詩山,族即以本姓(劉林)稱,永不忘也。”以上5百年前的記載說明:閩台侯氏先祖自唐末起已在武榮(南安)繁延生息,比侯宗貴公入閩早了整整4百餘年。

    (三)元朝時武榮(南安)十八都侯垵分十甲,一至八甲為劉林侯氏二郎公派下,第十甲為外姓陳氏族人,唯有第九甲是侯宗貴公派下。由此可見,在元朝時期劉林侯氏與宗貴公傳下侯氏在侯垵已有明確的區分,且人口比例約為十比一。那麼,由此可以推斷,侯宗貴公于宋末元初護宋主南下入閩輾轉至武榮(南安)十八都侯垵時,當地就已是“侯倉”(侯姓天下)。宗貴公在此隱居下來,沒有隨宋幼主趙昺繼續南遷。後宋主趙昺於祥興二年(西元1279年)在廣東崖山戰敗投海而亡,南宋滅亡。根據以上三個史實可以斷定:閩台侯氏先祖最遲于唐末起已在武榮(南安)繁衍生息;宗貴公於西元1279年前後入閩時,閩台侯氏先祖已在武榮(南安)繁衍生息400多年,並已成當地大族。宗貴公對於閩台侯氏而言,對於泉南侯垵十八都而言,充其量也只是同姓後來者。儘管宗貴公毫無疑問是閩台侯氏傑出人物中的佼佼者,但提至閩台侯氏始祖的位置與史實並不相符。

    二、閩台侯氏各支派源脈與歷史淵源  

    (一)劉林侯氏 

     1.源流  

    據明嘉靖十一年(西元1532年)《劉林侯氏族譜·序》載:劉林侯氏系出卯金苗裔,先祖文靜公武德間人也,公起晉陽令歷任尚書,被讒而死。子諱慎號中興逃至光州固始縣易侯姓隱居,其後人在唐禧宗光啟元年(西元885年)正月隨王緒、王審知所領五千餘固始義兵一同入閩,後徙居武榮(南安)詩山之麗鄉,族人即以本姓(劉)和恩公姓(林)稱之——劉林。至宋代,經究其譜牒失錯殊多,無從而考,修譜主事三世玉峰公只好權從自己祖父永齋恒公為遷居劉林侯氏始祖。至此,劉林侯氏從宋朝永齋公以後世系昭然,譜牒完整。永齋恒公生二子,長暮景公,字時光號明吾,無傳;次新德公生玉峰瑀公。玉峰公以明經應制,曆官興元府知府,生三子:仁、儀、倫。二子儀、三子倫隨官卒歿,唯長子仁公隨父回歸故鄉隱居;四世仁公生三子:一郎公無傳;二郎公徙居侯垵,傳蘆川侯垵一脈;三郎公傳劉林一脈。其後十五至十八世(明清二代)之間,劉林侯氏族人開始大批向外遷徙。福清鏡洋劉林侯氏祖厝正堂    侯家斌(西字輩)福清當地著名華僑,在福清捐贈有:侯家斌小學、中學、醫院、政府辦公大樓   目前已知的有徙居浙江蒼南,福建寧德、福鼎、福清、漳州,廣東汕頭等地;更有遷徙至臺灣、港澳地區以及南洋諸國的不計其數。據不完全統計,劉林劉侯族人現在總人口超過15萬人,約5萬人姓劉,10萬人仍姓侯。  

    2.典故     

     ① 恢復劉姓 由於族譜認定劉林侯氏是劉文靜公一脈,祖先遺有文靜公真容冠首畫像,又遺刻有唐武德九年劉侯記印章,為何不恢復劉姓?為此,劉林侯氏族人於民國十八年(西元1929年)決定恢復劉姓,結束自唐以來1200多年的侯姓歷史。但由於當年通訊交通不便, 僅留在故鄉的族人複姓為劉,之前外遷的族人仍保留侯姓至今,從而形成一支有族譜記載以來“一千多年姓侯,八十多年姓劉”的獨特族群,現今以劉侯雙姓傳世。  ② 堂號更改劉林侯氏入閩一千二百多年堂號(燈號)均為“上谷”、“上穀郡”、“上穀傳芳”,至民國十八年(西元1929年)恢復劉姓時將堂號同時更改為“彭城衍派”。而外遷的族人,包括浙江蒼南,福建福鼎、福清,臺灣和海外各地的族人至今則仍然沿用“上穀”堂號。    

    3.宗祠與祖廟                                

    ① 格林大宗“格林大宗”創自清道光年間,位於南安十四都茭蔗山林園(今南安金淘鎮格林村),南安南光中學新操場右角。據劉林族譜《重修格林祠堂》記載,格林大宗“崇奉武榮劉林侯氏始祖永齋公及支祖考妣。格林宗祠建築在“文革”期間被毀,現只遺門口風水大池和二根門柱。據格林老者介紹:宗祠在他記事起,劉林“取嬸”全家就住在宗祠裏面。手指位置為格林大宗舊址,文革期間被毀。② 劉林大祖廟據劉林老人口耳相傳:劉林侯氏始祖永齋恒公,因趕鴨賣蛋來到劉林,看中劉林大祖這塊地方好風水,於是就在此搭寮養鴨定居下來,住下來以後鴨母產的蛋皆雙黃,從此逐步繁衍,遂成大族。 劉林大祖地貌:在明萬曆壬辰(西元1592年),侯碧南公將後頭小山包開為大草埔,穴號“田螺吐厴”;清光緒壬辰(西元1892年)侯光訓公改號為“五星聚會”,地形成為:茂林、三進、田螺、獅形、仙洞五座小山包列於後,北坑環於前的風水寶地! 大祖祠內崇奉文靜公、永齋公、玉峰公真容像,供奉永齋公派下1~5世考妣及6~10世三郎公派下考妣神主位,大祖正廳立柱對聯:派衍天潢不負卯金苗裔  支分上穀勿忘子月明禋。 ③ 侯垵侯氏宗祠   侯垵侯氏宗祠又稱古知口宗祠,乃土木建築,原為二郎公祖厝。清乾隆己巳(西元1749年)在原有基礎上改建,1983年在原地重建一次。祠內崇奉文靜公、永齋公、玉峰公真容像,供奉劉林侯氏始祖永齋恒公派下1~5世考妣與6~10世二郎道齋公派下考妣神主位。侯垵二郎道齋公新宗祠效果图。④ 石馬宮祖廟  石馬宮位於南安十八都侯垵蘆川溪畔(今南安羅東鎮維新村),由劉林侯氏族人奉祀恩公林府大元帥和一尊孩兒佛。據劉林侯氏族人口口相傳:皇帝下旨滅我劉氏一族,林元帥深知文靜公的忠良及憐憫先祖年幼,遂以幼子將其調換,並藏先祖于戰袍之內,後被發現,林元帥飛騎沖出重圍,逃往荒山野嶺,在深山遇一侯姓獵戶,便說明因由,托孤侯家。林元帥乃引開追兵,最後無退路自絕於懸崖之下。石馬宮崇奉的孩兒佛就是為紀念與先祖調換而獻身的林家孩兒。此後,劉林侯氏先祖在侯門易劉姓為侯,在侯家撫養成人,但對於自身來歷則代代銘記。劉林侯氏族從於南宋末至元代就在徙居地侯垵建有一座感恩廟—石馬宮,以報答恩公林元帥的大恩大德,弘揚恩公石馬宮前身捨己為人精神,銘記恩公德行以感召後代子孫。劉林侯氏族人每年農曆六月十二日舉行緬懷林元帥的祭奠活動,此日劉侯氏子孫無論在家或出外皆歸鄉至廟奉香祭拜。後來劉林侯氏子孫走南闖北,有的越洋謀生,將石馬宮分爐帶往東南亞各國以及臺灣,供後代子孫繼承信仰,福佑族人,如今的石馬宮已成為凝聚世界各地劉林劉侯氏族人的精神和文化的殿堂。

    ⑤ 浙江蒼南縣仙堂劉侯宗祠

    據浙江仙堂劉侯氏宗譜之《原宗祠記》:宗祠在平邑三十七都雲仙村仙堂(現浙江蒼南縣橋墩鎮)祖宅基立柱,民國二年(1913年)建立,其後於1960年被洪水沖毀,1996年春重建落成。

    祠內正堂懸掛“陶唐苗裔”四字和劉文靜公真容像,正廳立柱對聯:根由文祖子慎公侯門易姓 系出閩南遷浙東平邑仙堂另據仙堂劉侯氏宗譜之《仙堂劉侯氏宗譜源流序》記載,此宗祠主要有二支脈宗親:其一為三郎公七世孫之欽璵珂公(劉林侯氏西房九世祖惠祖公之孫,也即十世祖長星公之子),始徙居溫州平邑仙堂(今蒼南縣橋墩鎮),自永齋恒公始繁衍迄今已至二十九世,共約一千多人;另一支脈為蘆川二郎公派下,由南安十八都苦頭山至十九世東國公兄弟叔侄輩遷徙福寧府福鼎縣二十都蘆屯,現分佈在福建福鼎市羅唇、龍安、太姥山秦嶼和蓮峰山資國寺約五六百人。

    ⑥ 字輩名行排序

     東 璧 圖 書 府 西 園 翰 墨 林

    ( 二)格林侯氏

     1.源流

   根據格林汰溪《格林侯氏譜序》記載:先本于晉侯緡,以爵為姓,前代世居河南光州固始縣,始入閩遷徙不一,族譜毀於元末兵隳,濬哲西元末遭亂由侯垵遁隱南安十三都,之前世系之詳細歷年之遠近皆無可考,權從元末濬哲公為格林一世,之後世次昭然,堂號:上穀。

    2.宗祠

    ① 格林大宗

    根據格林浯洋族譜《浯洋侯氏大宗紀》所載:我族浯洋大宗亦雲何言之,我族自宋入閩遷徙不一。永齋公派啟宇劉林、古山、侯垵,濬哲公派啟宇浯洋格林。別支分各成巨族,冬至雖亦追薦夫祖先,而各族難聯一氣,何幸夫留福地以啟我侯氏千萬世之基,宗祠于道光初始丁亥告成,上下兩進左右護翼;宗祠中龕崇奉永齋、濬哲公考妣及二公派敬祖先。格林浯洋侯氏族譜《格林•浯洋侯氏地圖》的“格林大宗”與劉林的族譜《祖廟•祖塋形勢圖》的“格林大宗”為同一宗祠,供奉共同的祖宗。

    ② 格林宗祠

     格林大宗“文革”中被拆除以後,劉林侯氏侯垵二郎公派下徙居臺灣堪民公後裔侯天順1992年回南安格林拜祖,見祖厝破舊不堪,遂出資翻建,於1995年建成,即現在的格林宗祠(格林稱私祖)。

     ③ 五十丈劉侯宗祠

     據《南安汰溪劉侯宗譜》記載:五十丈支派是唐劉文靜後裔,原籍福建南安縣格林垵井。明萬曆年間,宗哲公攜帶三子:可佐、可複、可居遷入浙江平陽南雁五十丈,該先祖因避難把劉氏易姓為侯氏,後來就以劉侯雙姓傳世。

    ④ 小雲兜劉侯宗祠

    據《南安汰溪劉侯宗譜》記載:浙江蒼南小雲兜侯氏是唐劉文靜公後裔,因先祖遇害易姓為侯,歷代子孫以劉侯為姓。該族人唐朝戰亂期間,隱居福建南安格林垵井(即現今南安南光中學大門前)與“格林大宗”相連位置。後大房移居浙江平陽縣北港五十丈、二房遷居浙江蒼南縣新安小雲兜,三房遷居蒼南縣金鄉不倉橋。

    3.字輩名行排序

    1-10世:濬 文 土 資 顯 祥 時 延 楊 世;  

    11-15世:祖 宗 伯 子 男(祖 宗二字改朝 爾);

    16-25世:東 璧 圖 書 府 西 園 翰 墨 林;

    (三)倉口侯氏

    據《倉口侯氏族譜》譜敘載:我族發源地為河南光州固始縣。兄弟侄5人,其中2人在福州、永福無考,3人建居南安廿二都倉口鄉金石峰之麓。一系渡頭、宮邊、牆圍,漳州公為始祖;二系開嘴廳,元良公為始祖;三系田埔,聚峰公為始祖。一至九世大部份族譜已失考,十至十六世屬近代世系,有據可查。堂號(燈號)上穀。字行:

    四世至十三世為:東 璧 圖 書 府 西 園 翰 墨 林;

    十四世至二十一世為:孝 垂 家 政 賢 樹 國 勲。

    (四)侯垵九甲侯氏

    侯垵九甲侯氏始祖侯宗貴公,世居河南光州固始縣。南宋度宗咸淳元年(西元1265年)登進士,曆官太常寺正卿。南宋恭宗德佑二年(西元1270年),元兵陷臨安,公扶宋幼主逃入泉州,南宋亡後,侯宗貴公卜居南安十八都後垵九甲,目前在老家傳至27代,人口約有八九千人。

    字輩名行:侯垵九甲從二世起分 昭 ;

    字輩二世至十七世為:昭 伯 允 武,爾 君 廷 志,成 信 禮 光,振 耀 奕 世,敷 達 萬 邦,丕 乃 高 第;名行二世至十七世:(扶諱)華 克 心 湄,肇 仰 懋 玉,啟 士 錫 國,文章 有 意, 可 以 立 名,大 業 維 新。

  (五)閩台侯氏、劉侯氏歷史淵源
   綜合以上各族譜所載,閩台侯氏主要來自兩個支脈:一支為唐光君元年(西元885年)入閩的劉文靜公後裔;另一支為宋末元初(西元1279年)前後入閩的侯宗貴公後裔。劉文靜公後裔以劉侯傳世,侯宗貴後裔以正侯稱之。二支脈的共同處發源地均來自河南光州固始縣,而劉侯氏祖先又曾在光州固始縣侯門易姓;劉侯氏先祖與侯宗貴公先祖在固始縣時是否有交集,是否就是易姓那個侯家?歷史已無可考不得而知。但宋末元初至南宋滅亡,宗貴公護宋幼主趙昺入閩輾轉來到武榮(南安)十八都侯垵隱居下來,則與原已在此聚居的劉侯氏族人不無關係。

    據蘆川侯垵侯氏族譜記載:劉林侯氏五世祖二郎公宋理宗年間隨長輩赴侯垵祭祖,愛侯垵山清水秀,是宜居之地。後父母、兄嫂先後作古,憶父訓即別弟遷徒侯垵。故侯垵史載有侯性人居住的時間已比宗貴公徙居侯垵的時間早了十几年,況且二郎公隨長輩能到侯垵祭祖說明劉侯氏族人已在侯垵這塊土地繁衍生息多年並已發展為大族。由此可以佐證劉侯氏族人是以寬闊熱忱的胸懷容納同姓親人宗貴公隱居侯垵的。

    因此,不論是文靜公派下先祖在光州固始縣侯門易姓,還是劉侯氏先祖玉峰公與宗貴公同朝為官,閩台侯氏文靜公後裔與宗貴公後裔都有著千年的歷史淵源。同鄉、同姓、同源理當以同姓宗親相認,相互見面時更應叔伯相稱聯為一氣,互同敬祖尊宗,共用先祖榮耀。

    三、宗親會綜述

    據劉林族譜《修格林祠堂記》和格林族譜《浯洋侯氏大宗》記載:為使支分派別聯為一氣,特購地作祠堂,崇奉始祖考妣及支祖考妣敬祖先也。

    1996年12月南安成立“劉侯宗親聯誼會”,宗親會宗旨:立足加強南安劉侯宗親聯誼,發揮宗親互助合作精神,發揚宗親敬老尊賢,團結友愛,增強海內外宗親聯誼。第一屆會長:侯子殿;副會長:侯榜、劉志平、侯加法。2007年換屆,第二屆會長:侯加法;副會長:侯榜、劉志平、劉志明。2014年第三屆會長:劉國海;副會長:劉雲、劉安居、劉聯恭。南安洪瀨鎮1998年成立“劉侯宗親會”,會長侯炳輝。香港2009年12月19日成立“旅外福建南安劉林劉侯宗親會”,首任會長:劉賢賢。2013年換屆,第二任會長:劉清池。2013年10月8日臺灣嘉義縣劉侯氏宗親會成立。浙江蒼南二十幾年前即已成立“劉侯聯誼會”,現已第十二屆。以上這麼多宗族組織都是圍繞一個目的:使吾族人丁興旺,財富增加,文化繁榮,互相援助,相互愛護!

    因此,我們必須團結起來,進一步挖掘和弘揚吾族歷史文化,從而使宗族進一步增加凝聚力,不分支脈尊祖訓,聯為一氣如日中天!


分享按钮>>【何氏网新闻】阳新彦纹公派下10个庄门赴新港老屋商议彦纹公祖墓重建维修
>>【何氏网新闻】炭窑源泉湾何氏祖茔略记